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于畅:逝水如斯 清晰如故
作者:     时间:2022-04-30     资料来源:

于畅,沈阳化工大学化工工艺1997级校友。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荣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及“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等奖励和荣誉。

母校求学之路上的忆苦思“甜”

于畅1997年考入沈阳化工学院,正值东西两个校区办学,“入校时在西校区,印象非常深刻当时的母校仅有三栋楼,宿舍楼,教学楼和食堂,每天都是三点一线的学习和生活。”同学们一起学习和生活,一起畅想未来,紧张、充实快乐地度过了4年的大学生活。2001年,大学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沈阳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郭瓦力教授。她清晰记得在东校区调试一台气相色谱仪,这台设备是学校为数不多的“高大上”新设备,虽然是个新设备,但也不像现在的气相色谱分析测试那么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那时正值冬天,实验室非常冷,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郭老师也每天坚持和她一起调试设备。在调试设备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内标,外标,两种气体分不开······正是郭老师对工作和生活的这份执着和热爱感染和影响着她。

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开展实验了,又逢实验室搬家到西校区,开始了打包设备搬家的生活······往事一幕幕,20年前的学习生活,仿佛就在昨天。来到了西校区,进入新的实验室,重新搭建一套反应装置。所有的用于支撑设备的架子,她和郭老师一起粉刷,“记忆犹新的是老师一起教我如何搭建固定床,当时的加热炉我们都是自己从商家购置电阻丝,保温砖,保温棉,然后自己缠电阻丝组装到一起。搭建好装置后就开始连接管路,试漏······这些经历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丰富了我的科研生活。”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节点比较急,“郭瓦力老师连夜修改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完成真心要感谢老师的指导和辛苦付出!”师恩似海!优雅、知性和宽容的郭老师一直感染、激励和指引着很多学生,让学子们不断地努力和前行······

职业发展之路上的抚今追“昔”

在学校的学习和经历让她很快地成长。硕士毕业后,2004年于畅顺利通过大连理工大学的博士入学考试,师从邱介山教授。邱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科研视野和活跃的学术思维,让她领略到一位优秀学者的风范,更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博士科研的生活倍感压力。即使是这样,由于在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和科研训练,她提交的第一份实验报告和计划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购买和调试设备,发现也要用气相色谱和注射泵,要搭建固定床这些对她来说都太轻车熟路了,很快完成设备的购买和调试,顺利开展了博士阶段的学习和工作。“至今回想,要真心感谢在母校所学到的知识和科研经历。”

于畅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学业,2008年留在大连理工大学工作。她长期从事功能碳材料及其在能源和催化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生物质基碳材料和水滑石类材料的分子结构和性能调控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2019 Top1%高被引中国作者(能源与可持续类)。担任J Energy Chem的Section Editor、Chin Chem Lett高级编委等20余种国内外学术刊物审稿人、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曾获中国颗粒协会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