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万田,沈阳化工大学化工自动化1983级校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轻日化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上海发明协会副会长,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金山区人才联谊会会长。荣获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董秋辰,董万田之子,沈阳化工大学生物工程2009级校友。现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任教。
母校承教 筑牢专业根基
董万田虽然离开母校已35年,但回忆起大学生活,很多老师悉心教导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季善义教授讲解《电动仪表》通俗易懂、津津有味;李福义教授带着山东口音深入浅出地讲解《自控工程原理》;梁光兴教授娓娓道来的《化工原理》让我们感受到大师级风范;畅玉亮教授让多少同学又爱又恨的《电路分析基础》是我们班不及格率最高的课程。母校恩师严谨的教风,让我记忆深刻,特别是程贺教授对我影响很深,他为我们讲授《化工仪表测控技术》《气动仪表》等专业课,程老师教育我们说:‘我们化工自动化专业测控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四大参数,就是要为工艺服务,只有配合好工艺等相关专业,才能更好地发挥我们自控专业的优势。’他的教诲一直影响着我,工作中站位要高,要有大局观,一定要了解专业协同,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
勇于担当 迈出产业步伐
大学毕业后董万田分配到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中国日化院)工作,他参与了日化院承担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及联合国计划署(UNDP)援助的项目“烯基磺酸盐的研发及三氧化硫中试装置”,期间得到张高勇院士等表面活性剂行业专家的培养与指导,让他较好地发挥了专业特长,并在日化院承担的“八五、九五”国家攻关项目及后续的产业化转型中较好地发挥了作用。
2006年,董万田作为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带领团队从山西太原市来到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工业园创业,成立上海发凯化工有限公司,旨在将中国日化研究院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他带领公司将研究院5个系列的小试、中试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产品。他参与承担的国家“八五”“九五”两届科技攻关项目,又主持了上海市重点攻关项目和上海市战略新型产业项目。其中项目“烷基糖苷系列绿色表面活性剂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BASF公司的垄断,填补了该系列产品国内产业化空白。目前,上海发凯“烷基糖苷(APG)”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国际上第二,有一半以上的产品,出口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随着上海发凯的发展,中国日化院又在金山区投资成立了中轻日化科技有限公司,更好地转化日化院的科研成果。
华丽转身 研发转型管理
董万田带领团队,从事业单位的研究院成功转制成科技型企业,而他自己则从不懂生产管理、不会搞市场营销的研发人员转变成企业的管理者。他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创业初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将小试、中试科研成果放大?如何组织规模化生产?产品又如何能快速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在一系列的难题中,他边学边干,先后参加了上海交大的总裁培训班学习、获得华东理工大学EMBA硕士学位。度过了艰苦创业的前三年和稳健发展的后三年,公司从2012年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创业初期的3个品种起步,发展到目前有5个系列、70多个品种。
董万田带领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从追求最优质量产品的研究型思维,转变到给客户提供质量最稳定产品的市场思维;解决了一系列科研小试、中试技术中没有碰到的难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下游客户的认可,上海发凯逐步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APG系列产品的供应商,打破了BASF公司对该系列产品的垄断并形成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产业化空白。实现了“以研促产、以产哺研”的良性发展格局,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代表性企业,上海发凯荣获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及上海市专利示范单位及上海市小巨人企业等称号,公司连续四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称号”。荣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优秀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注册商标18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公司获得“ISO--90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的认证,“烷基糖苷(APG)”等系列绿色表面活性剂获得了欧盟“REACH、ECOCERT、COSMOS”绿色和化妆品原料认证、清真HALAL和保护热带雨林RSPO及英国BRC等认证,为产品出口欧盟等国家奠定了基础。在国内外树立了“发凯”及商标的品牌影响力。中轻日化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了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和上海市技术中心称号;公司以技术创新领航,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他又组织带领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 “十二五”“十三五”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上海市战略新兴产业化重点项目”“上海市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项目”等科研及产业化项目13项,金山区科研项目20余项,公司起草、修订国家标准6项,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为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及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继往开来 打造创新团队
董万田带领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团队,是国内知名的绿色表面活性剂创新团队,团队紧盯行业国内外市场变化,强化“服务意识”,以“差异化”战略定位公司的发展,充分体现转化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在“多品种、小批量、高附加值”产品上深耕细作;通过提供技术配方或整体解决方案等“技术上强服务”,达到新产品推广之目的;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又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其中,耿涛博士,荣获科技部青年创新人才称号;张威博士先后荣获金山区青年拔尖人才和金山区领军人才,上海市学术带头人;王丰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先锋称号、金山区人才后备队;杨庆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金山区青年拔尖人才和金山区人才后备队等荣誉,马丽娜硕士荣获上海市“两新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及金山区青年党员之星(标兵),王祥同志荣获金山区“鑫工巧匠”等称号;公司形成了人才梯队及传帮带的良好创新氛围。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董万田先后荣获金山区首批领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等称号,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董万田作为上海市金山区第四届至六届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政协建言献策及各项活动,先后提出“金山区科技人才发展相关工作建议”“关于促进金山区绿色化工发展的几点建议”“关于金山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区的建议”及“合理规划、严格监管,但也不要谈化色变”等重点提案,荣获金山区政协优秀提案等荣誉。
一脉相传 履践化大精神
董秋辰,从小受父亲董万田的熏陶,立志长大也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科研人才。2009年高考,他毅然选择了父亲的母校,顺利考入沈阳化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父子两人成为了校友。董秋辰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辽宁省一等奖”。在毕业论文环节,董秋辰师从关丽杰教授进行补骨酯的提取和研究,后在张万忠教授的支持下,在华东理工大学孙爱友教授课题组开展白细胞介素蛋白在大肠杆菌基因改造菌的表达纯化、变复性的研究工作。本科毕业后考入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硕博连读,师从Yu Lei教授,开展基于高温煅烧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在葡萄糖检测和溶液酸碱性检测传感器的研究,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电化学杂志发表了多篇论文。博士后加入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在Dr. Abdennour Abbas教授课题组开展基于利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进行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工作。博士和博士后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6篇学术文章,合作发表文章20余篇,文章被引用次数超过760次。2021年5月回国,就职于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
董万田、董秋辰父子两代化大人,以创新、务实的精神风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各尽所能,不断实践化工报国、科技兴国、教育强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