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来军,沈阳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994级校友。现任宁波捷豹振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质量总监、总工程师,沈阳化工大学创新创业导师。
奋楫笃行求学路
作为1994级校友,他经历了大学四年辗转三地求学的难忘时光,辽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校区,当时被同学称为“西院”)、铁西区(主校区),军训、大通铺、实验与实习、老师的关心与关爱……写满了青春故事、校园芳华。
1994年入学伊始,“西院”还未投入使用,两千余人在辽阳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军训生活。宿舍有限,需要在教室里打地铺、睡通铺。军训要求严格,站军姿、走正步、军体拳、野外拉练……虽然身体上疲惫,但精神上开心愉悦。
1994年10月,94级的他们作为第一批在新校区读书的学生。当时的“西院”可以用“荒凉”一词来形容,偌大的校园里只有一座集教学、住宿、活动、图书馆为一体的主楼,还有一个二层小楼食堂,周边是农田和村庄,同学们都开玩笑说自己是“拓荒人”。宿舍16人间,没有塑胶跑道,只有漫漫黄沙。课余时间,他们作为西院的第一批学子,和教职员工一起参与到西院的建设中,抬土回填固沙,挖坑植树浇水,当时觉得分外辛苦,再回母校,看到美丽校园觉得分外亲切,作为参与其中的建设者更倍感自豪。
进入大二后,来到学校的主校区--铁西区爱工街,在这里他开始了系统专业的学习,爱上专业更为将来从事橡胶行业奠定代理见识的基础。葛铁军老师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工程塑料》《塑料成型模具》,使他深入了解了高分子流变学与成型工艺学,对塑料材料、塑料模具结构设计有了深入的认识。刘大晨老师的《橡胶制品工艺》《橡胶工厂设备》,使他熟悉掌握6吋开炼机、平板硫化机、流变仪等设备仪器的操作,奠定了他未来从业的基础。赫秀娟老师的《助剂选论》、李安东老师的《高分子物理》、陈尔凡老师的《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还有王长松老师、张秀斌老师教授的课程,他现在还能如数家珍,老师们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课程教授,案例与书本知识的结合,每一节课都是含金量丰富的“金课”,至今对于其工作还有很多的指导意义。每次对新员工培训,或者和师弟师妹交流心得,他总说要珍惜大学时光,要珍惜大学老师倾囊相授的每一节课。
实验实习加深对专业的热爱。校内的“四大化学”实验和专业实验,他都认真对待,绝不含糊过关。在沈阳橡四工厂的校外生产实习,使他对橡胶及其制品有了一些感性的认知,也初步了解了高压胶管的工艺工程。他第一次见到了救生艇、潜水衣,见到了几十米长的蒸汽硫化罐、面积超大的硫化室、蒸汽加热平板硫化机、满身漆黑的炼胶工。辽轮进行的毕业实习让他对从事橡胶行业有了更深的体悟。入厂第一天的安全教育,工人师傅以血的案例告诉他们要安全操作、按规操作。每个生产工艺流程的实习,认识了机器设备,了解了胶块各种分类与技术性能参数。对于轮胎成型工艺“三方四块”,挂胶帘线在接头时要45°裁切,不但了解还能熟练操作切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实习他没觉得枯燥没觉得辛苦,见过、听过、体验过、感悟过,他对高材专业、对橡胶行业更加热爱。
踔厉奋发扬劲帆
朱来军在校的学习坚定了他对橡胶行业的热爱,毕业后进入了西北橡胶研究设计院。进入设计院,他没有像同龄人一样选择留在办公室,而是向领导提出到车间去实习,从操作工做起。炼胶车间里他和工人师傅一起手工切胶、配料,用锋钢锯条制作炼胶刀在16吋开炼机上打三角包,他能独立熟练的操作手工出胶片,能够独立配炼天然胶、丁晴胶、丙烯酸酯橡胶,工人师傅对这个肯学习肯吃苦的大学生赞不绝口。在硫化车间实习最长,他和车间同劳动同作息,一样三班倒,最难的产品他能做到无残次品出现,成为公认的车技第一人,领导同事对他评价极高。辛苦的工作中,葛铁军老师的话 “不懂材料的工程师不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一直激励他钻研专业、继续学习,橡胶工业手册第一分册《生胶与骨架材料》、第二分册《配合剂》,他利用业余时间全部自学,并对其中一些推荐配方做实验进行验证。
一线车间实习的优异表现,使他被安排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写、新产品试制、现场问题处理、混炼胶的检测以及橡胶杂件(非油封)的开发。年龄最小负责事务却多,他谦虚的态度、敬业的精神,使得办公室里的前辈乐于指导他,他对于配方设计改进、模具设计原理、模具手工绘图,模具加工与调试验收有了更多更深入的学习。此外,他自学橡胶工业手册第三分册《配方基本工艺》,第五分册《工业橡胶制品》的大部分,为他打下了橡胶材料、配方、工艺、模具以及炼胶、硫化操作的坚实基础。
在西北橡胶研究设计院的工作经历,使他成为橡胶专业的“明白人”,他坚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再学习再成长。别人可能满足于事业单位的稳定,但是朱来军放弃了别人眼中的“铁饭碗”,在2001年选择到浙江宁波,到民企从头再来。在宁波捷豹振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他从橡胶工程师、项目经理做起,历任技术科科长、产品开发部经理、产品/项目部经理、总工程师兼材料工艺部经理、质量总监兼总工程师,直到现在的副总经理兼质量总监兼总工程师。工作中的他严谨、敬业、创新、攻关。负责新产品配方开发、现场技术问题处理时,他严谨的对待客户要求及产品功能需求,综合考量配方、材料、生产工艺等,兼顾性能与成本,做到性能优良、客户满意、企业获益。为了企业能够拓展市场、有竞争优势,他建立起了公司技术工艺管理体系;他首创了氯丁橡胶逆辊一步法混炼工艺,解决了氯丁橡胶黏棍、分散不均等问题,并使炼胶成本大幅度降低;他第一个将硅烷化处理应用于橡胶减震制品,解决了骨架处理磷化、喷砂等造成的酸、粉尘等污染问题,并大幅度的降低了骨架前处理的成本;主导开发了1000多个产品及其配方工艺,这些产品几乎涉及汽车上除轮胎之外的所有橡胶产品。为了企业产品能与进口产品相媲美,他带领企业严格落实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多次通过大众、通用、上汽乘用车等主机厂的的过程审核,在过程管理中下真功夫、真下功夫,赢得市场认同。
在成绩面前他从未满足,从未止步,通过对项目管理、质量五大工具、QC七大手法、8D、VDA6.3、FORMEL Q(大众供应商过程审核)、BIQS等的学习与应用,结合产品开发与管理经验,他整理出:《汽车减震产品设计与开发》《以产品为导向的配方设计》《减震胶制品制造过程策划及确认》《橡胶产品过程控制》《混炼胶质量控制》《橡胶制品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金属橡胶减震件缺陷分析》等过程策划与控制的思想及经验在各平台进行分享,参加行业技术论坛,与各界精英、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并输出自己的技术质量管理理念:“以质量的方法做技术,以技术的手段保质量”。和更多的橡胶人、橡胶企业一起努力,用产品的卓越性能媲美甚至超越知名外资、合资品牌的橡胶产品。
情系母校化大心
毕业多年,朱来军一直关注着母校的发展。与同事、朋友、客户谈起大学时光,他把“感恩”“感谢”挂在嘴边、刻在心里,更落在实际行动中。感谢大学里每一位老师的授课,课上的精彩讲解,课下的耐心答疑,让他受用至今。难忘寒假不回家时,除夕夜郑红娟老师为留校的他们端来的热气腾腾的水饺,使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难忘毕业前夕30多名同学聚会到天明,同学情、兄弟情,就像相亲相爱一家人。最难忘的是,1997年他因乙肝住院,因为传染性,家人不在身边,他觉得特别无助。但是住院期间,邵杰老师、赫秀娟老师去医院看望他,嘱咐他“好好养病,家人虽远但是老师就在身边”,同班同学也都去医院探望他,他心里有了依靠,这份情谊他终生难忘。
在宁波捷豹工作,他和学校的老师联系不断,进行专业技术上合作,为学弟学妹提供就业机会。2016年,11名化大学弟学妹来到捷豹工作。在入职培训时,他寄语学弟学妹,要把化大人的踏实、进取体现在工作中,用实干赢得认同、赢得业绩。他的话激励了新人,短短几年已经有年轻的校友在关键岗位担当重任。2019年,朱来军被聘为创新创业导师,回到母校为在校生作报告。他勉励学弟学妹们要珍惜大学时光,做积极进取的人。学有所得,才能学以致用,才能在职场有作为。
寄语母校
感恩师长,让我的大学时光时刻暖阳相伴。感谢母校,给了我丰富的知识储备,让我在橡胶领域茁壮成长。祝愿母校事业蒸蒸日上,为国家广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