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胡廷超:枝叶关情厚民生 情暖基层铸初心
作者:     时间:2022-07-01     资料来源:

胡廷超,沈阳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03级校友,现任贵州省榕江县教育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2003年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国家深度贫困县——榕江县从教7年,2011年以来在省级极贫乡镇的定威乡、州级极贫乡镇的计划乡、仁里水族乡等地开展群众工作,先后担任过副乡长、纪委书记、副书记、乡长、党委书记等职务,在乡镇任职时间长达11年之久,期间经历过山洪灾害保卫战、疫情防控阻击战,特别是团结带领乡村广大干部群众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分别被黔东南州、榕江县授予“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千里求学为圆梦 学成归来报乡恩

胡廷超出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一个农民家庭,家乡的贫穷落后和家庭的经济困难让他明白了“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这一道理。通过自己努力,1999年终于如愿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沈阳化工学院,榕江县和沈阳市虽然千里相隔,但依然没有阻挡住他求学之行。在母校四年的时间里,他曾因北方天气干燥而出现皮肤开裂出血的现象,曾因北方天气寒冷而出现严重冻伤的现象,曾因火车一票难求而滞留他乡,但他坚持克服南北气候差异、饮食习惯、水土不服、交通不便等带来的种种影响,坚决向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问题说“不”,用坚强的毅力生动诠释了“化院人”的拼搏精神;作为一名贵州学生,大学录取分数线低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他不卑不亢、奋发图强,虚心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学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2003年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家乡的贫困现状他时刻牵挂,为了服务家乡、报答家乡,让更多的家乡群众摆脱贫困,大学毕业后他毫不犹豫的踏上了返乡之路。

 

扎根基层永无悔 青年干部勇担当

在合适的年纪做合适的事,才不辜负时光的恩泽。他认为,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更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气神,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的激情。2010年,为了响应组织号召,他毅然放弃了在县城教书的工作,果断选择弃教从政,当时贵州农村基本都是处于“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这种现状,他深知:农村基层才是施展自己才华更广阔的舞台,农村建设和发展需要自己。他回忆道:在农村工作的日子里,有过车辆驶进泥泞烂路的惊心动魄,有过帮扶群众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有过干部齐心其利断金的伟大壮举。“胡书记,我家今年想外出务工,但是疫情影响,一直出不了门啊。”群众所求必有所应,在经统筹安排和精心组织下,群众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满心欢喜的踏上了外出务工的路。众人乘着政府免费的车,他交待别人,要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在那面有点对点的接送,在外保重好身体,一遍又一遍的嘱咐让群众暖在心里。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不仅要为农村产业发展做贡献,还要让群众自身拥有‘造血’功能,让他们在国家政策帮扶和自身努力下走向致富路。”他面对仁里乡各村硬软件落后,群众文化低、发展动力弱,群众收入少等现状对其他同事们说道。

为更快的发展好农村产业,与群众心连着心,他白天跑项目,晚上通过和群众干部座谈,共同谋划乡村发展,并经常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干部做给群众看,干部带着群众干”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念叨的一句话。每逢农忙季节,他都会组织党员干部一起到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劳作。正是因为他用“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率先垂范”十二个字缔造了干群关系和谐融洽的场面,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人谦和、朴实低调、敢说敢做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他行事风格。他深知党建引领需在提升基层治理上下功夫,通过“党建+”的工作推动方式,将党建与创新管理、美丽乡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等有机结合,创新工作方式推动乡村蓬勃发展。近年来,所在单位多次荣获省、州、县的表彰。

 

大胆创新寻思路 锐意进取谋发展

在岗位上,他深知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责任。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人脱贫、村出列、乡摘帽”的主要目标任务,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细抓实。

虽然,他现在调离了工作岗位,但是只要谈及他在仁里乡的工作表现,群众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他在仁里乡工作期间,能精准掌握各个村的村情寨貌和产业发展优势,大胆创新、精准施策,能俯下身去做好农村产业发展指导,大刀阔斧的整治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全心全意的打造农村宜居环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仁里乡寿昌村党支部书记说道。他探索尝试“党建引领,村企合一”的发展模式大获成功,坚持“高种油茶低种果,满山遍野板蓝根”的发展布局,大力发展“七彩古稻”特色产业,农村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破解了贫困山区产业发展难题。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为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他积极指导各村党支部组建村集体公司,精心选派村干部在公司中交叉任职,推行了“双诚信、双承诺”的诚信社会建设的村级管理长效机制,提炼了水族文化与党建结合的“水精神”,强化了党员“六争先”,成功打造了党支部示范建设的“党民做法”和人居环境整治的“寿昌经验”,基层党建工作更是得到了州、县的高度认可。

一路走来,他坚守使命,将青春热血挥洒在山区的脱贫攻坚路上,率先通过“网店+实体店”两只脚闯市场,指导合作社在县城开办了第一家“农社对接”实体店,为农货出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推行了脱贫攻坚“三包三定三评价”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了工作中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实施了“帮传带”年轻干部培养计划,干部队伍建设效果明显;实行了“周下达、周督查、周调度、周通报”的周推进工作机制,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有序推进;采取了“345”危房改造工作法,通过“群众自建、村级代建、工队统建”等多种方式,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声声问候传真情 浓浓关怀暖人心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善为政者,必重民心。在干部眼里,他是一位不苟言笑,事事都要严格把关并要求高质量完成的好领导;在群众心中,他是一位以身作则,时时都会关注群众冷暖并着力解决群众困难的勤务兵。作为乡镇的一把手,他事必躬亲,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倾听一线职工所思所想所盼,为了让干部职工干得开心、拼得安心,他千方百计为干部职工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办好职工食堂,落实干部健康体检,定期组织为干部过集体生日,自己掏钱为联系村村干部购买节日慰问品,让全体干部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他善于观察,平时主动找思想波动的同志交心谈心,减轻干部的思想包袱;他不计个人得失,尽管多次在县管干部综合评定成绩排名第一,作为班长,却把年度考核优秀名额让给其他班子成员,为各类优秀人才成长进步架起一座座迈向成功的桥梁。

他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头,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好群众生产生活,寒冬腊月天正寒,他带领班子成员急忙为困难群众送去物资和衣物,每到一户都认真聆听他们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分析其自身优势和资源,帮助群众积极谋求致富之路,过上幸福生活。“十年磨一剑”,在乡镇的工作期间,他真正做到了“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如今的榕江农村,道路越来越好、村寨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强、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他将继续保持高效务实的态度,继续用肯干、实干、苦干、巧干的作风诠释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为家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